標籤: 跑步秘訣

掌握跑步之道:雜談身體與跑姿的微妙關係

掌握跑步之道:雜談身體與跑姿的微妙關係​先前在 #不停腳 的訪談中提到,對於自己較慢的 170 步頻,想要進一步的改善,看有沒有機會接近天才夆的 186.​方法是尾隨阿泥。​練了幾週,上場檢驗成效的 #dodo桃園國際馬拉松,雖然試著加速擺臂,縮小步距,拉高步頻,但結果可說是零零落落,落人口實。(夆之口)​Podcast “That Triathlon Show” EP#388​這集主題是聽眾提問

《市民跑者之王》

​​《市民跑者之王》作者津田誠一是川內優輝從大學到工作初期的田徑教練。​想必是銷售考量,不然用書中的訓練法「津田流」當作書名,可能就少賣好幾個零?​先不管書名,我看得心有戚戚,點頭如搗蒜。​雖然 2019 出版時,沒能第一時間閱讀,直到年初發現圖書館能借電子書,才不小心給我發現到這條漏網之魚。​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剛好近幾年的實戰經驗,對照起書中的種種概念,豁然開朗,解開我心中不少疑惑。​貫穿全書的

想必大家都看過「不停腳」最新力作

​ 沒有的話一定是少做三件事情:按讚、訂閱、開啟小鈴噹​首先感謝腳大邀約,慢跑亂聊有的沒的,搭配照片剪輯,提升對話流暢度,藉此機會,也讓我回想十年多的心路歷程。​#跑步該怎麼練 文中四位大神迥異的訓練,促使我摸索出自己的方式,拋磚引玉,分享出來讓大家瞧瞧。​「課表壞壞,週週馬好棒棒。」 若你得出這樣的結論,未免太武斷,保持灰階思考,接受各種的可能性,畢竟難保哪天我又回去跑課表。​對了,三件事情

書讀到哪去了

馬拉松前三個月,就是要培養耐力和腿力,可以用起伏地形練跑、耐力跑、爬山、越野間歇跑。 翻閱<最強跑步分析全書>,發現裏頭的感念,居然和我的想法這麼相像! 這似曾相似的感覺… 果然沒錯! 原來我兩年前就看過這本書了… #金魚腦#看到最後才發現看過會不會太扯

大大,全馬距離 42.195 好遠,要怎麼跑?​

大大,全馬距離 42.195 好遠,要怎麼跑?​​延期舉辦的國道馬,讓我得以解鎖五月跑馬的成就,原本以為的爆熱、暴雨都沒出現,涼爽帶點小雨,還真是好屎運。​​「你今天打算怎麼跑?」「躲在後面跑。」 國道逆風可不是開玩笑。心口如一,鳴槍後我就尾隨智群哥及秋杰,沒多久,後方腳步聲跟上,心口不一的阿賊也上車了。​​似乎太久沒跑馬拉松(也才兩個月),體感整個亂掉,以為到了 10 公里要折返,看了一下錶才發

週三,聊聊怎麼跑山​

強者步鯨魚,上週梨山馬拿總三。​​從他的心得得知,直到下坡才被逆轉。​(對,不到三天就寫好,反觀…)​​要怎麼把上坡的實力轉換到下坡呢?​​我建議…​​​​倒著跑。​​#螢火蟲 #穀雨 #反串要註明

太馬進步三分鐘的秘密!

太魯閣洗版中 點選可看到系列廢文,溫故知新,魔鬼藏在細節裡,被我發現了! 那就是, 同手同腳的姿勢改掉了! 跑步經濟性洗版結束前輩跟阿賊還是不寫心得

以賽代訓之我見

這篇算是回應 逐日奇譚—李奇儒 的問題:如何在比賽之中進行恢復。 我想了很久該如何回答,畢竟這邊一向以來都是插科打諢,散播歡樂散播愛,不是太正經的形式,怕被當作在胡說八道。 免責聲明,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背景、經驗、時間、目標各不相同,我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反之亦然,在此只能分享這兩年來做法,加減看看,或許平常練習會有不同的想法。 先是無聊的部分,課表。 幾乎每日兩練,比賽前一

芋頭起司蛋糕

.今天分享的是關於比賽,混合不同 podcast 的談話,希望這些內容很快就能夠派上用場:.如何面對賽事重啟 誠實評估現行體能狀況 設定短期及長期目標 制訂有效的練習方式 將習慣融入生活 一路上會很困難,但你並不孤單. DNF 經驗談 前一周的睡眠影響 減量不夠 DNF 是 PB 必經的路. 比賽策略 均勻配速,前慢後快,前快後慢 前 1k 放慢,馬拉松不太需要暖身 破紀錄比較會是前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