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跑步秘訣

大腳ㄚ接力倒數兩週

夆哥:「今年會跑比去年好吧!感覺大家都練很勤欸。」 全家就是你家,大家就是他本人,他的一小步,是我們的全部。​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見我冥頑不靈,夆哥語重心長地接著說:「廢掉了,都在慢跑。」​這句話倒點醒了我。​全馬最佳成績 2020臺北馬,已過了兩年半,自此停滯不前,原地踏步,每每成為夆哥的笑柄。​重回跑步機。​我決定效法老山羊,將坡度從 2.5% 調至 4% !!!!​但同時速度降到 12

科技早知道 S7E13

#podcast #心得亂說 #科技早知道 S7E13 這集聊的是抗衰老​節目前面談的是矽谷又流行起抗衰老,用的是透過「換血」的方式,從文化的脈絡說起,為什麼西方這麼崇尚透過「血」這種方式來延年益壽,以及科學理論根基為何。​到底有沒有效?先說結論,科技大佬也還沒找到答案。​節目中段評估衡量衰老的各類指標,最後是長壽的因素。​與會嘉賓開宗明義就說,一般人能做的事情很有限,環境佔了九成,是指出生在什麼

十年如一日

全球跑步日,十年如一日​始於 2009 年美國的 National Running Day, 而後在 2016 擴展為全球的 Global Running Day, 定於六月的第一個星期三舉行。​讓我想起了這段時間的跑步生活。​2010 開始統計月跑量2011 初馬好硬:雙膝硬化馬2012 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2013 首度破三:臺北馬拉松2014 初訪金標賽事:廈門馬2015 亞洲最速賽道:首爾

That Triathlon Show EP 390

#podcast #心得亂說 #ThatTriathlonShow EP390 來賓 Pieter Rijnders 是比利時鐵人兩項教練,訪談中討論自行車及跑步的訓練方法。​先說重點:持續進步的充分條件,避免過度訓練、受傷、糟糕的經歷。​ 對於年輕運動員,有時訓練不足比過度訓練要好。 平衡的訓練方法,著重於低強度,而非極端的方法。 輕鬆的訓練,對於中樞神經的壓力較小。 許多運動員會覺得慢跑過於

掌握跑步之道:雜談身體與跑姿的微妙關係

掌握跑步之道:雜談身體與跑姿的微妙關係​先前在 #不停腳 的訪談中提到,對於自己較慢的 170 步頻,想要進一步的改善,看有沒有機會接近天才夆的 186.​方法是尾隨阿泥。​練了幾週,上場檢驗成效的 #dodo桃園國際馬拉松,雖然試著加速擺臂,縮小步距,拉高步頻,但結果可說是零零落落,落人口實。(夆之口)​Podcast “That Triathlon Show” EP#388​這集主題是聽眾提問

《市民跑者之王》

​​《市民跑者之王》作者津田誠一是川內優輝從大學到工作初期的田徑教練。​想必是銷售考量,不然用書中的訓練法「津田流」當作書名,可能就少賣好幾個零?​先不管書名,我看得心有戚戚,點頭如搗蒜。​雖然 2019 出版時,沒能第一時間閱讀,直到年初發現圖書館能借電子書,才不小心給我發現到這條漏網之魚。​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剛好近幾年的實戰經驗,對照起書中的種種概念,豁然開朗,解開我心中不少疑惑。​貫穿全書的

想必大家都看過「不停腳」最新力作

​ 沒有的話一定是少做三件事情:按讚、訂閱、開啟小鈴噹​首先感謝腳大邀約,慢跑亂聊有的沒的,搭配照片剪輯,提升對話流暢度,藉此機會,也讓我回想十年多的心路歷程。​#跑步該怎麼練 文中四位大神迥異的訓練,促使我摸索出自己的方式,拋磚引玉,分享出來讓大家瞧瞧。​「課表壞壞,週週馬好棒棒。」 若你得出這樣的結論,未免太武斷,保持灰階思考,接受各種的可能性,畢竟難保哪天我又回去跑課表。​對了,三件事情

書讀到哪去了

馬拉松前三個月,就是要培養耐力和腿力,可以用起伏地形練跑、耐力跑、爬山、越野間歇跑。 翻閱<最強跑步分析全書>,發現裏頭的感念,居然和我的想法這麼相像! 這似曾相似的感覺… 果然沒錯! 原來我兩年前就看過這本書了… #金魚腦#看到最後才發現看過會不會太扯

大大,全馬距離 42.195 好遠,要怎麼跑?​

大大,全馬距離 42.195 好遠,要怎麼跑?​​延期舉辦的國道馬,讓我得以解鎖五月跑馬的成就,原本以為的爆熱、暴雨都沒出現,涼爽帶點小雨,還真是好屎運。​​「你今天打算怎麼跑?」「躲在後面跑。」 國道逆風可不是開玩笑。心口如一,鳴槍後我就尾隨智群哥及秋杰,沒多久,後方腳步聲跟上,心口不一的阿賊也上車了。​​似乎太久沒跑馬拉松(也才兩個月),體感整個亂掉,以為到了 10 公里要折返,看了一下錶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