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人

然後就不說話了

第一次來到大竹六股埤塘生態公園,些微起伏,護欄方便放置水瓶,沿著繞一圈的距離,又有「900 湖」之稱。 起跑前湧哥說:「今天慢跑 25 圈。」比起昨天,氣溫又降了六度,即便沒遮蔭,但陰天跑起來還算舒服,大夥邊跑邊聊天。 話題漸漸聊到課表,說好的配速,只有超速。跑者無真言,跑到真無言。「哈哈,就像昨天這樣」我忍不住吐槽。 靜默。 沒人說話,不聊天了。 等速變成等加速度… 氣氛緊繃,從體力的活動,忽然

住院第四天

住院第四天,隔壁床的老先生候補到醫院看護,因此換了位大姊來照顧,病房也終於恢復應有的寧靜。 新來的大姊總是揹著背包,整個人神采奕奕,精神抖擻的樣子,我發現她用餐時都走樓梯而不搭電梯,而我們是在 22 樓… 一攀談不得了,原來是山岳之友,而且短短六年就完成百岳,身手矯健。 前陣子,疫情緊張,擔心來醫院有傳染風險,於是她給自己放個大假,就去環島走走。對,就是用走的!走了四分之一的時候,有朋友一起來

我不冷!我不冷!我不冷!

意志力無法控制肌肉,忍不住直發抖,躺在狹窄的手術床上,覺得自己好像處在 «輝耀之山» 的場景,開刀前一晚,所閱讀的絕壁長征。 兩名少年攀登強卡邦峰,在近乎垂直的西壁上,懸掛吊床露宿, 6000 公尺的高拔,刮著雪吹著冷風,捲縮在鑿出的狹小平台上。 前陣子的高強肚完全無效… 區區開刀房的冷氣,全面潰堤,護理人員憐憫的幫我加了兩條毛毯。「不用進行講解,直接麻醉。」來自外線的電話,得以讓我解脫,麻醉醫

沒有人不知道世界最高峰是哪一座山

或許如此,才有這麼多人前仆後繼地前進。 <跨越一步的勇氣> 來自於日本網紅登山家 栗城史多,是如何踏入登山,並抱持著勇氣前進,滿滿的雞湯,看了直讓人熱血沸騰。 <巔峰> 1996 聖母峰倖存者 強·克拉庫爾 所寫,但我還沒看完,這本書後來也翻拍成電影 <聖母峰>,2015 當年上映看得我們一群人冷汗直流,八千公尺以上,大自然的威力讓人不得不敬畏。 <一座

戶外活動完全指南

<戶外活動完全指南> 頗有份量的一本書,總共 373 頁比十元硬幣高度還厚。 但我一晚就看完: 登山健行、露營、炊事、釣魚、攀岩、登山車、獨木舟、天候、地圖導航、緊急狀況 戶外知識提升一個檔次,還包括 欣賞插圖的能力。 拇指遮住的字是圖解

初二早,讀兩本剛好

濛濛細雨的天氣,最適合在家爬枕頭山,但是初二早,索性慢跑完開卷兩本剛剛好。 環台跑不是夢。三名來自香港的跑者,一前兩後,分別逆時針 27 日及順時針 23 日完成環台。 要「訓練」的,其實是要懂得享受過程,而不是要急著完成。 鏑木毅越野跑訓練全書。日本傳奇越野跑者,但我到現在才知道這號人物。 上坡最重要的並不是「怎麼跑最快」 ,而是「怎麼跑最不累」。 兩本都算簡單好讀,加減可看,看完就覺得

初一瘋高山

濛濛細雨的天氣,最適合在家爬枕頭山,但是初一早,索性慢跑完來開卷瘋高山。 王士豪醫師,愛山成癡,主修爬山副修醫學,除了是高山醫學專家,更號召社會完成高山症防護網計畫,成功放置百具加壓艙至台灣百岳山屋。 這本書兼具知識與故事,不管是菜鳥或是登山老手,都能從中獲益,相當相當推薦給各位。 印象深刻的一則故事,85歲登玉山的譚老爹,沒時間看書可觀看公視誰來晚餐 隨手筆記, 高山症p.34 高山症是指:一

只要我能跑,沒什麼不能解決的

臺北馬前一週,減量期,跑多不如跑少跑少不如跑巧,週間里程 42k,既然身體不能跑步,那心靈總可以自由狂奔吧! 到圖書館晃了晃,拎著松浦彌太郎所寫的輕薄小書,標題就是書名。說來慚愧,在這之前從沒聽過這號人物,還自栩讀書人。因為光是從博客來搜尋,就發現至少六十本翻譯著作,實在汗顏。 那為啥會挑到這本? 我這人很簡單,真男人張嘉哲有寫序。 附上文章摘要: 我住在東京,但說實話我對東京馬拉松一點興趣也

最後真正算數的

生命就像是一場賽跑,總是會有些人跑得比你快或比你慢。到最後真正算數的,是你在跑這條路的時候曾經投入的力量。<HQ事件的真相> 四年前啃過的大部頭書籍,厚厚七百多頁,內容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但還記得,為了能多看幾頁,放棄跑步連續幾夜,甚至看到淚流滿面。 或許就像作者所說,最後真正算數的,是曾經投入的力量。

跑者身材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 那跑者呢? 翻開 <最強跑步分析全書> 第 64 頁,頂尖運動員的 BMI 值通常在 17 - 18。 飯後不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