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絮絮叨叨

小短腿來了!

我當然知道「李筱瑜」是誰,但老實說,也僅聽過「亞洲鐵人一姐」封號,至於來龍去脈,以及一路上挑戰的故事,是讀了本書才知道。 1994,十七歲,車禍導致半身癱瘓,靠著意志力復健。2002,人生初三鐵 51.5 冠軍2006,亞運三鐵國手2012,三十五歲,轉戰 IRONMAN 職業選手2013,北海道 226 超鐵冠軍,游泳游錯方向,最後一名上岸,逆轉2013,車禍中斷訓練2015,北海道 226 超

WAH

「呼… 呼…」 「加油… 」 「呼… 呼…」 「快到了! 」 雙北第三級防疫警戒,躲在樓梯間,進行肌力訓練、耐熱訓練,還有意象訓練! 想像自己在爬奇萊北峰啊!

保持社交距離

單攻奇萊主北是兩週前的申請,多次槓龜,終於這一波候補上。 從週五出發的 23:30 到週六回程的 22:30,整整 23 小時,除了被山爬,就是開車,都在我跟阿泥的小世界裏頭。 下山後才發現世界變了,健工關了,山也不能爬了。 也好, 因為好累。 宅在家拯救地球

Better Than Nothing 聊勝於無

這集 podcast 的主題講到心坎,或多或少,跑步就是斤斤計較的活動。總覺得哪邊不夠,像是週六速度出不來,週日距離跑太短,早上練太少。 都是因為預期。 過高的目標,有時蒙蔽了我們的雙眼,忘記過程的美麗,忘記成功是慢慢累積,小小的勝利。 其實,只要知道,是往對的方向前進,就好了。 就像這篇廢文,只要知道,有發出去,就好了。 就像路跑用品,只要知道,有賣出去,就好了。 心靈肌湯把看文章的時間拿去跑步

隔行如隔陽明山

「哎呀哎呀,痛啊!」 國偷老師曾贏過周青,而上週在郡大林道我比國偷老師早回來,該死遞移律,讓我有莫名的信心,臨時決定來踢館陽明山十連峰 ,結果踢到門板… 搭乘首班的市民小巴1,行經峰林橋,司機先生熟練的操作排擋爬坡,忽然一陣噁心,不是暈車,是想到這麼夭壽的陡坡,那個噁男咬著馬尾前進。 原來大家都直接開車過來,好險,還以為天候不佳,只剩我跟 rap 要跑。一陣寒暄,開心的合照,接下來就進入消失的記憶

追著車跑

西巒大山有單攻極品的美名,陡上 1500 公尺且需拉繩,網路上查找的資訊「健腳10小時/普通腳12小時/慢腳要14小時」,山友們戲稱膝軟大山。 行程調整,第一天先走這座。雖說凌晨就一路南下,但集合搭乘碰碰車過人倫林道,抵達管制站時,太陽已高掛山頭。 「八點開始爬山會不會太晚?」 已做好摸黑下山的準備,除了頭燈,另外帶了一排電池,充足甚至過多的食物、飲水、保暖衣物。 登山口海拔僅 1500 公尺,

跑給車追

郡大山不愧是網美與她們的產地,林相繽紛,沿途展望良好,能和遠方的玉山群峰合影,甚至還有稱之為「網美石」的熱門拍照點。 「頭再往左斜一點,身體轉正,很好。」 各種角度都胡亂按了幾下,出大景,隨便拍都行。 此時,押後的神豬也登頂,初百岳!多麼值得紀念的一刻,但團員只剩一半,有情有義的一半。 需要有人唸唸他們!我急忙和阿泥對調背包,火速衝下山,顧不得兩旁箭竹的鞭打,還有牛仔前輩的教訓:「坐了兩小時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