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山
動態回顧,舊文重貼 貪圖民宿豐盛的早餐,代價就是趕路上山,幸好平常就有鍛鍊,腳程還算快速,中午品嘗的抹茶添加了些拿鐵,朦朧之間,別有一番韻味。 當時氣溫 26 度又出太陽。 揹著不輕的背包,下山時索性將濕透的上衣脫掉,涼爽舒服。回程的路上,迎面而來四五位老伯, 不對,這次是年輕人。 浩浩蕩蕩的一群人,看起來就是平常泡在健身房。你說我怎麼知道?帶頭的也裸著上身,他厚實的胸肌告訴我的,畢竟健身我也
動態回顧,舊文重貼 貪圖民宿豐盛的早餐,代價就是趕路上山,幸好平常就有鍛鍊,腳程還算快速,中午品嘗的抹茶添加了些拿鐵,朦朧之間,別有一番韻味。 當時氣溫 26 度又出太陽。 揹著不輕的背包,下山時索性將濕透的上衣脫掉,涼爽舒服。回程的路上,迎面而來四五位老伯, 不對,這次是年輕人。 浩浩蕩蕩的一群人,看起來就是平常泡在健身房。你說我怎麼知道?帶頭的也裸著上身,他厚實的胸肌告訴我的,畢竟健身我也
跑不跑?內心的天使與惡魔在交戰。 「才剛跑完三重馬,可以休息半天啦~」 「不是說以賽代訓嗎?當然要繼續!」 「衝刺都快抽筋,壓線回來,以賽代遜還差不多。」 「不然這樣… 坡度不變,速度調降到 12.1 嘛。」 達成共識,我站上跑步機,但下個問題隨即出現:跑多久? 「天才與瘋狂是一線之隔。」后翼棄兵的這句話,類比來說,進步與過勞也是一線之隔,如何拿捏,腦中小劇場正準備再度上演,忽然一閃,問題迎刃而
「快來不及了!跟上啊」宜運雙雄提醒我。 三重馬拉松跑進三小時就有三千元,直接乾脆,原本是四月的賽事,疫情關係延到這個時候,就當作長距離練習。 30k 輕鬆跑,接著持續加速到終點,質量並濟。 上面是想像,實際上是拚了老命,河濱沒有遮蔭,一路頂著烈陽,最後手刀狂奔,勉強提早一分半回來。 破 三 好 辛 苦 感謝老司機游前輩感謝宜運間歇沒讓我白跑一趟感謝三重馬拉松協會的激勵獎金我就是要靠鞋啊
昨日一時不察,才找了幾屆資料就自稱「太魯閣最慢冠軍」,但經過完整資料檢視,實則史上第二,勉強能說則是新路線之來,首位跌出240。 攤開所有成績,是第六屆 2005 邱建興老師的 244,為了避免有人說出大不敬的話,例如要我把PB練的比他快之類,附上馬場長青樹的資料。 歷代百傑 41 名,全馬最佳成績 229。維基百科上寫道:梨山奧林匹克馬拉松冠軍,曾五度參賽,四次獲冠,更扯的是 101 馬是 23
本次為第21屆 (2000 首次舉辦) 而有史以來, 最慢的冠軍 就在這!
再度踏上錫恩大的故鄉,壯麗峽谷的太魯閣馬拉松,前兩次分別是 2012 及 2018,我的第三馬及前輩的兩百馬。 山神保佑,在預報連續下雨之間,賞了個晴天,雖然起跑時體感悶熱,但總比雨中擔心落石好些,且愈跑愈舒服,太魯閣大橋上有涼風,回到中橫,又處處遮蔽,尤其是在隧道穿梭的時候。 進入最後的砂卡礑隧道,我忍不住回頭,看後方的追兵是否跟上,好險沒對到眼,於是注意力又放回眼前的計時鐘,時間跳動,想像是台
上週的開廣飛跑盃,過了半程就覺得肚子不舒服,檢討反省,都是自己嘴饞貪吃,想說要跑超馬,多啃了四顆小麵包所造成的。 因此太魯閣早餐,就只吃兩片吐司及小餐包,果然腸胃很給力,或許勤跑兩次廁所也有關係,總之就沒有吃很飽。 另一則故事, 週五殺到花蓮時才八點多,擔心先去海洋公園會走太多路,隔天跑不動。 因此行程稍做調整:米奇公園,接著七星潭,順便走走四八高地,以及旁邊的觀光酒廠,晚上則就近在民宿旁買隔天
除了他是同手同腳之外,挺直的上半身,延展的左腿,以及疑似帽子反戴的髮型! 乍看之下,還真找不到不同之處,但定眼仔細研究,才發現剩下差一點是 腳上的 NEXT%